《解读》指出,《外经微言》81篇中有10篇94处提及命门,其中有3篇专题阐述命门,有2篇以“命门”为篇名。命门学说是《外经微言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该书分九节对经气标本、考订经脉、脾土、胃土、命门真火、命门经主、小心真主、三关升降、亲阳亲阴等篇的命门学说内容进行解读,从而得出结论:陈氏“站得更高,他从整体上对命门学说加以把握……使其从既往的部位之争、功能之别、属性之辨,上升到命门学说本质进行解析,使其更加系统化、综合化、实用化”,并揭示《外经微言》命门学说的特色,从而突出该书解读《外经微言》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。可见,读原典,解读也是一种创新。
二、解读也是一种创新。“命门”一词首见于《内经》,其命门指眼睛。而与后世命门学说相关的文献则首见于《难经》。《难经》既首开了左肾右命门之说,又为后世命门学说提供理论源泉。回顾学术史,自《内经》《难经》分别对命门的部位和功能论述开始,历代医家就其名称、形态、部位、功能等方面进行种种解读、诠释,一度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,或有所创新、发展。《难经》之后,虽然命门的具体部位众说纷纭,但是大多论不离肾。如明代李梴宗《难经》“左肾右命说”、程知的“包络命门说”,虞抟、张景岳的“两肾皆属命门说”。其中明代孙一奎创“命门为肾间动气”说,提出“命门及两肾中间之动气,非水非火,乃造化之枢纽,阴阳之根蒂,即先天之太极。五行由此而生,脏腑以继而成”,认为命门先于脏腑,是生命的根本、气化的本源,明确将命门放在生命最为重要的位置。
历史上,每当临床出现“古方新病不相能”的时候,就会出现一些富有责任、担当的医家,带着临床问题,精研经典,理论紧密结合实际,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。汉代张仲景面对“伤寒”来袭,死伤无算,基于《内经》而阐发新论,提出六经辨伤寒的诊治体系,推动中医临床诊治的突破。金代刘完素、李东垣和明代吴有性,在认真继承的基础上,提出自己的新学说、新治法、新方药,满足了临床治疗热病、内伤发热、瘟疫的需要。针对本草混乱,影响临床疗效,李时珍竭尽全力,编纂了《本草纲目》,使本草学水平达到古代的顶峰,解决了临床用药问题。
林明欣副研究员主编的《解读》是近年来研究中医命门学说的一部成功之作。2021年4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,至2022年1月印刷3次,即将再版。业界对其认可和欢迎,由此可见一斑。雏凤清于老凤声,一代更比一代强。真诚希望该团队聚焦中医命门学说研究,开疆拓土,继续挖掘历代医家有关命门学说的理论、方药、诊疗经验之精华,从传承中获得解决当今临床难题的智慧,有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,以年青一代的责任和担当,把中医命门学说研究做深、做透,提升中医理论研究水平,为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文|中国中医科学院朱建平
一、认真继承前人成果。《解读》专辟一章,仔细梳理“命门学说源流”,依次理清了战国秦汉魏晋、隋唐两宋、金元、明清时期各家有关命门的理论阐述,讨论了各家学说的特点和继承关系,并单设“命门考证”一节,对其名实源流进行文献考证,为命门学说研究夯实了基础。《解读》指出王叔和寸口脉右尺部对应“命门”是对《难经》“左肾右命”说的继承;道家内丹修炼对生命探索的影响;宋明理学对明代命门学说争鸣的理论支撑;明代多位医家的理论与实践将命门学说研究推向高潮;清代陈士铎《外经微言》“肾命水火”理论的继承与发挥。诸如此类,有理有据,令人信服。
【来源: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】
三、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临床。命门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,从术语到学说,从简单的部位描述到与生命本源建立密切联系,历经两千多年。古代医家将命门与人体相火、三焦、心包络、肝胆、肾膀胱、奇经八脉等相联系,形成协调统一的生理系统,并提升到“十二经之主”的重要地位;而近现代医家则从中医整体论角度理解和指导临床。“命门学说临床应用举隅”一章,着重讨论了近现代运用命门学说指导男性生殖疾病、肾脏疾病、中风、高血压病、下丘脑垂体病、肿瘤等诊治,并以糖尿病为示范,强调命门之火(真阳)对于人体生命支持、健康维护与疾病防治的作用,介绍了16味温补命门中药的临床应用,彰显该书从医理到治疗将命门学说贯彻到底的主张。临床问题要求理论创新,而新理论又能回归到临床,得到验证或修正,从而完善新理论,使之更好地指导临床。这一点正是从事中医理论研究最为要紧的。
文章来源:《现代肿瘤医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xdzlyx.cn/zonghexinwen/2022/0627/760.html
现代肿瘤医学投稿 |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| 现代肿瘤医学版面费 | 现代肿瘤医学论文发表 | 现代肿瘤医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现代肿瘤医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